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02:26:28  浏览:99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件编号:烟政办发〔2008〕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充分就业,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是指毕业后从未被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派遣到用人单位,也从未与用人单位签订过劳动(聘用)合同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一、登记范围及对象 1.登记范围。毕业半年后且在派遣期内户籍、档案已在本市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升学、留学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列入登记范围。未就业毕业生户籍和档案不在一地的,应当先将档案转到户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再办理未就业登记手续。 2.登记对象。(1)本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2)参加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或“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服务期满后未就业的本市生源毕业生。二、登记承办机构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当地未就业毕业生登记管理工作。三、登记时间和程序 1.登记时间。登记范围内的毕业生,可随时办理未就业登记。 2.登记程序。提交身份证、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和一寸彩色免冠半身照片2张,填写《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经承办机构审核后,领取《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证》。四、登记证件管理 1.《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证》,由烟台市人事部门统一制作、编号,在派遣期内有效。 2.持证人员应妥善保管登记证,不得转借和私自涂改。 3.持证人员在办理就业派遣手续时,应向原登记部门上缴《烟台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证》,办理注销手续。五、政策措施 1.对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当地人事部门免费提供人事档案代理;登记后6个月内未就业的,享受失业登记的相关待遇;长期就业有困难的,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置。 2.县市区应设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优先为登记的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当地财政部门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贴。 3.对特别困难家庭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参加机关和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的,减免报名、考试和体检费用;一年内仍未就业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临时性救助或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创造条件帮助其实现就业。 4.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三支一扶”、“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和农村特教等项目计划。 5.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活动,提高登记毕业生就业技能。 6.加强创业指导,鼓励支持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7.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和劳务输出活动,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在外地就业。六、其他 1.县级毕业生就业登记机构应定期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提报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加强就业工作指导,合理调控登记毕业生在全市范围内无障碍就业。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1年夏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1年夏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的通知

商办信函[2011]376号


  当前,夏季农产品即将大量上市,为避免因缺乏市场信息导致的"卖难"问题,商务部定于2011年6月15日至7月15日举办2011年夏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以下简称对接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信息收集上报工作

  (一)购销信息。重点组织农产品生产规模大、需要跨地区销售的县或乡(镇)的农村经纪人、协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开展夏季农产品供应和采购信息的收集工作,并于对接会开幕前上传至新农村商网购销对接平台。

  (二)特色农产品信息。组织有条件的县报送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新农村商网将为各县建立特色农产品展台,开展网上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提高购销对接的成功率。

  (三)大宗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收集报送大宗鲜活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建立全国大宗鲜活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提高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

  上述信息自6月1日起通过新农村商网购销对接工作平台(http://nc.mofcom.gov.cn/djpt)进行报送。

  二、做好上报信息和成交情况的核实工作

  对上报的各种信息要认真审核,确保对接会发布的购销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对接会开幕后,新农村商网将及时向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通报对接情况。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对成交情况要组织核实,并将成交证明材料以传真形式反馈新农村商网。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购销对接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渠道,宣传推介新农村商网,动员并引导本地农村经纪人、协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利用对接会和新农村商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加强与有关部门和涉农机构、企业的沟通协商,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要注意收集典型案例,及时对购销对接情况进行总结。

  (三)依托党员教育网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有关省(自治区)和试点县,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展农商风采、创特色品牌"活动,落实好试点和对接会各个环节的工作。

  (四)首批20个试点县要继续发挥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点作用,做好区域内的购销对接服务;全面总结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情况,评估试点成效,总结评估报告请于2011年7月30日前报商务部。

  联系人:
  信息化司  王中辉 电话:65197902
  新农村商网 李淮滨 电话:65681268转676

                               商务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案例:甲对乙说:他能把1元钱变成100元,乙相信了甲的话,于是乙拿出1万给甲,要甲给变出100万出来!甲假装模作样的在乙面前做了一些法术,然后拿着一包东西给乙,然后跟乙说:你拿着这包东西,等把这包东西拿回家,在家放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打开这个包,这个包里面就会出现你叫我变的100万。乙信以为真,把甲给他的包拿回了家,等到第二天打开包一看,全部都是白纸!现已查明,甲是在装模作样作法术时将1万元钱调包的。问: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分歧意见:本案在审查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因为甲获得乙的钱财不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获得的,而是通过欺骗的手段使乙自愿将钱交给甲,自乙将钱交给甲时便发生了财物所有权转移,甲是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该财物所有权,符合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故应定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甲是在装模作样作法术的情况下秘密拿走了一万元,甲本质上是秘密窃取,而不是乙自觉自愿拿钱出来,事实上乙一直认为自己的一万元仍在自己控制之下,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分析意见: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认为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如下:诈骗罪与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类的案件,二者的法律界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法;二是行为人是否具有处分其财产的意思和行为。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客观上使用欺诈方法获取财物,而盗窃犯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采取秘密窃取手段取得财物。可见,是采取欺骗获取财产,还是采用窃取手段获取财产、是区别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最本质的法律标准。但是在具体处理案件时,如果将是否使用欺骗手段作为区分盗窃与诈骗的唯一标准,对有些案件也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在有的案件中,行为人在取得财产时,既实施了窃取手段,又实施了欺骗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财产所有人或持有人、管理人是否有处分财产的意思和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取得财产,到底是其窃取的,还是所有人或持有人"自愿"处分的结果。如果行为人虽有欺骗手段,但财产所有人或持有人并没有处分财产的意思和行为,行为人得到财产,主要是窃取手段获得的,仍应定盗窃而不能定诈骗。本案中,甲虽然实施了诈骗行为,即以能小钱变大钱为由,骗取乙的信任,暂时持有了被害人乙的钱财,但乙将钱给甲不是让对方将钱拿走,而是让对方将一万元变成一百万,而且包钱的纸包还在自己手中,即乙认为一万元还在自已控制之下,乙没有处分的意思。而甲采取秘密手段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使乙对一万元失去控制,甲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河北省景县人民检察院 陈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