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程序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26:49  浏览:84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程序规定

四川省内江市人民政府


内江市人民政府令第35号


《内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程序规定》已经2011年3月17日内江市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 月 1日起施行。


           市  长:刘成鸣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内江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确保依法行政,根据《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本市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各级行政机关等依据法定权限,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15日内,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省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
(二)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市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县(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时报送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县(区)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县(区)政府法制办报送备案;
(四)市和县(区)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五)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向本级政府法制办及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其他部门抄送上一级主管部门;
(六)实行垂直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七)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主管部门报送备案。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6份(附电子文本);
(三)起草说明,并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第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收到规范性文件备案材料,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权限;
(二)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位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规定的内容是否适当;
(四)是否违反制定、发布等程序。
第七条 审查中,发现规范性文件超越权限,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或其规定的内容不适当等,制发《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书》,通知发文机关自行纠正。或由政府法制机构报经市政府同意后,制发《规范性文件审查结果告知书》,通知撤销。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超越职权,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规定的内容不适当,违反制定、发布程序,政府法制机构不予备案。
第九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报备情况及时登记,建立台帐备查;报备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应当定期进行整理、归档。
报备情况的台帐应当包括下列内容:规范性文件名称、文号、发布日期、起草单位、报备日期、报备人、备案机关、是否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第十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
(一)统一登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登记,编制统一登记号。
(二)统一编号
政府法制机构编制的统一登记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行政级别英文简称,内江市为“C”,县(区)为“D”,加部门名称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再加R;第二部分,年份;第三部分,登记流水号(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三个部分之间用占一个西文字符的短横杠连接。例如:市水务局2011年第8件规范性文件,市政府法制办登记号“CSWJR-2011-008”;资中县教育局2011年第8件规范性文件资中县政府法制办登记号应“DJYJR-2011-008"。
(三)统一公布
政府法制机构将规范性文件文本、制定机关和备案号一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法制信息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备案机构备查。
第十二条 对不按本规定备案的,由有关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视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由有关机关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的规定,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1年 5月 1日起施行,本规定有效期五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化工部


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1991年3月20日,化工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技术监督局《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化学工业部《化学工业产品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结合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系指部直属厂矿、公司院校所、下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标准是指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事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第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实施、检查企业标准的工作的所需的物资、费用,应当纳入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的计划。

第二章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企业标准的制定
第四条 企业标准由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制定,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由所属标准化工作机构统一管理和实施。
第五条 属下列要求应制定企业标准。
(一)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生产的产品,凡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三)为协调、统一企业、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制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四)为便于贯彻上级标准,可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做出补充规定;
(五)为精简品种、规格的需要可以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选择部分技术要求。
第六条 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
(一)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证安全、卫生,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三)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四)制定标准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五)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六)积极采用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七条 制定企业标准一般程序是: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发布、备案和归档。
第八条 产品标准的审查工作由企业、事业单位组织进行。审查(包括复审)时应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标准化人员参加,根据需要可邀请企业外有关人员参加。
第九条 产品标准送审(包括会审或函审)时应备有以下有关材料:
(一)企业标准草案(送审稿);
(二)企业标准编制说明(内容包括起草目的、过程、依据、国内外技术情况对比、标准水平、经济效益);
(三)验证报告(内容包括验证项目、验证方案、验证结果,并附验证材料等)。
(四)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文及译文(包括实物或样品测试报告)。
第十条 产品标准报批时应备有以下有关材料:
(一)企业标准草案(报批稿);
(二)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三)验证报告;
(四)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原文及译文;
(五)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表;
(六)审查纪要(包括结论意见)及其参加审查人员名单;
(七)报批申请单(见附件一)。
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的内容,编写格式和印刷应符合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封面、首页及附加说明格式见附件二)。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的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三部分组成(编号规定见附件三)。
第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应定期组织复查,一般三年内复审一次。
复审后的处理结果为确认(企业标准不需要作修改或仅作编辑性修改仍能满足使用要求),修订(企业标准内容需要作较大修改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废止(不宜继续使用的企业标准)。
当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及时复审,并确定其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

第三章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的备案
第十四条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作为组织生产和交货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实施后三十天内报化学工业部科技司标准处办理备案,并抄送化学工业部有关生产司(公司)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备案时应有备案报告,填写备案单,并报送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一式二份存查(备案单见附件五)。
第十六条 备案工作由化学工业部科技司标准处领导。具体业务工作由化学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承担,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有关制度。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备案编号规定见附件四。
第十七条化学工业部科技司标准处对直属企业、事业单位报送备案的产品标准应进行监督检查,当发现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时,应责令申报备案的单位限期改正或停止施行。
第十八条 未经备案的产品标准不得作为组织生产、监督和仲裁的依据。按此生产的产品属无标产品,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产品标准备案工作有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四章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企业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应当在生产的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的标准代号、编号、名称。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推荐性产品标准,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可自愿采用。一经采用,亦应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和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能按合格品出厂,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
第二十四条 化学工业部科技司和有关生产司(公司)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和被企业、事业单位采用的推荐性产品标准,对企业、事业单位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机构──标准化室(科)、组,由企业、事业单位主管负责人领导。
第二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标准化机构,应配备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生产管理业务的技术人员。标准化技术人员与单位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按化学工业部有关规定,标准化技术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编制本单位标准化工作计划;
(二)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
(三)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四)对本单位实施标准的情况负责监督检查;
(五)参与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制、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中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做好标准化审查;
(六)做好标准化效果的评价与计算,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
(七)统一归口管理本单位各类标准,建立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
(八)对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宣传教育,对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
(九)承担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标准人员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本单位领导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向上级部门报告,对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未经标准化人员签字的技术文件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企业标准起草人,以及对企业、事业单位标准化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贯彻标准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标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直至追究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军用标准化工作和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化学工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附件一 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报批申请单
┏━━━━┳━━━━━━━━━━━━━━━━━━━━━┓
┃标准名称┃ ┃
┣━━━━╋━━━━━━━━━━━━━━━━━━━━━┫
┃ 起 ┃报批意见: ┃
┃ 草 ┃ ┃
┃ 单 ┃ ┃
┃ 位 ┃ ┃
┃ 和 ┃ ┃
┃ 人 ┃起草单位______领导人______起草人______ ┃
┃ 员 ┃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
┃ 审 ┃审查(复查)结论: ┃
┃ ┃ ┃
┃ 查 ┃ ┃
┃ ┃ ┃
┃ 情 ┃ ┃
┃ ┃主持人___________标准化承办人_________ ┃
┃ 况 ┃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
┃ 审 ┃审批结论(含密级): ┃
┃ ┃ ┃
┃ 批 ┃ ┃
┃ ┃ ┃
┃ 部 ┃ ┃
┃ ┃企、事业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 ┃
┃ 门 ┃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
┃ 发 ┃标准编号Q/×× ×××-×× ┃
┃ ┃ ┃
┃ 布 ┃ ┃
┃ ┃ ┃
┃ 单 ┃发布单位(企业、事业)章 领导人________ ┃
┃ ┃ 标准化承办人________ ┃
┃ 位 ┃ ______年_____月______ ┃
┗━━━━┻━━━━━━━━━━━━━━━━━━━━━┛
附件二: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封面首页和附加说明封面
企 业 标 准
HKB ×××-×× ××Q/×× ×××-××
━━━━━━━━━━━━━━━━━━━━━━━━━━━━
(标准名称)







19××-××-××发布 19××-××-××实施
━━━━━━━━━━━━━━━━━━━━━━━━━━━━━
×××× 批准
↑____指企业、事业单位名称(全称)
企 业 标 准
2首页
( 标准名称)Q/×× ×××-××
━━━━━━━━━━━━━━━━━━━━━━━━━━━━









━━━━━━━━━━━━━━━━━━━━━━━━━━━━━
×××× 19××-××-××发布 19××-××-××实施
↑_____指企业、事业单位名称(全称)
Q×× ×××-××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科技司备案
本标准由××××(单位)提出
本标准由××××(单位)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附件三: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编号规定
企标代号 顺序号 间隔号 年代号
↓ ↓ ↓ ↓
Q/×× ××× ─ × ×
─ ── ─── ─── ───
│ │ │ │
│ │ │ │
│ │ │ └─取发布年代最
│ │ │ 末二位阿拉伯数字
│ │ │ 表示
│ │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 └─企业、事业单位简称用汉语拼音字头表示(见表)
└─企业标准的代号用汉语拼音字头表示
━━━━━━━━━━━━━━━━━━━━━━━━━━━━━━━━
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 简 称 代 号
━━━━━━━━━━━━━━━━━━━━━━━━━━━━━━━━
南京化工厂 南化厂 NHC
南通合成材料实验厂 南材厂 NCC
星火化工厂 星火厂 XHC
第一胶片厂 一胶厂 YJC
第二胶片厂 二胶厂 EJC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北橡院 BXY
桂林橡胶设计研究院 桂橡院 GXY
沈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沈橡所 SXS
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西橡所 XXS
曙光橡胶工业研究所 曙光所 SGS
乳胶工业研究所 乳胶所 RJS
炭黑工业研究设计所 炭黑所 THS
广州合成材料老化研究所 老化所 LHS
涂料研究所 涂料所 TLS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化院 BHY
上海化工研究院 沪化院 HHY
天津化工研究院 天化院 THY
沈阳化工研究院 沈化院 SHY
西南化工研究院 西化院 XHY
锦西化工研究院 锦化院 JHY
晨光化工研究院 晨光院 CGY
光明化工研究所 光明所 GMS
黎明化工研究院 黎明院 LMY
化工机械研究院 化机院 HJY
化工自动化研究所 化自所 HZS
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 矿山院 KSY
劳动保护研究所 劳保所 LBS
沈阳感光材料技术开发中心 感 光 GG
成都有机硅应用研究中心 硅 研 GY
北京化工学院 北学院 BXY
南京化工学院 南学院 NXY
青岛化工学院 青学院 QXY
武汉化工学院 武学院 WXY
沈阳化工学院 沈学院 SXY
管理干部学院
郑州工学院
南京动力专科学校
化肥研究所 化肥所 HLY
━━━━━━━━━━━━━━━━━━━━━━━━━━━━━━━━
附件四: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备案编号规定
化工备案代号 顺序号 间隔号 年代号
↓ ↓ ↓ ↓
HKB×× ×××× ─ × ×
─ ── ──── ─── ───
│ │ │ │
│ │ │ │
│ │ │ └─取备案年代最
│ │ │ 末二位阿拉伯数字
│ │ │ 表示
│ │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 └─化工分类号从0-99
└─化工部科技司备案简称“化科备”用汉语拼音字头表示
附件五:化学工业部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备案(注销)单
━━━━━━━━━━━━━━━━━┳━━━━━━━━━━━━━
标准名称 ┃ 标准起草人
━━━━━━━━━━━━━━━━━╋━━━━━━━━━━━━━
企业名称 ┃ 企业地址
┃ (含邮政编码)


━━━━━━━━━━━━━━━━━╋━━━━━━━━━━━━━
标准采用程度和水平 ┃ 保密要求
━━━━━━━━━━━━━━━━━┻━━━━━━━━━━━━━
标准批准(发布)单位 标准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盖章) Q/×× ×××-××
企业、事业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_承办人签字____________
━━━━━━━━━━━━━━━━━━━━━━━━━━━━━━━
标准备案登记
HKB ×× ×××-××
年 月 日

(专用章)
领导签字_________审核人签字________
━━━━━━━━━━━━━━━━━━━━━━━━━━━━━━━
注:专用章为圆形,字样是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产品标准
备案专用章。


论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

殷 武

西北政法学院 西安 710063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 前言
二、 缔约过失责任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概述
三、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共同点
四、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五、 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六、 结语


[摘 要]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是三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不属于合同责任,在我国没有统一民法典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缔约当事人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签订及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的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在立法技术上将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同时,侵权责任保护的是固有利益,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可能有侵权性违约行为、违约性侵权行为发生,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竟合的问题,《合同法》第122条赋予了当事人请求选择权,才使得将民法上侵权责任、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在合同法层面上有了比较的可能与必要。本文在分析三种责任共同点的基础上,试图从三种责任所保护的利益、责任性质、违反的义务、责任产生的时间、承担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 构成要件、行为形态、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免(减轻)责事由等十一个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进行区别,为从本质上认识这三种责任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缔约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 侵权责任 责任区分

一、前言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是三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阶段,它通常适用于合同订立中及合同因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因其与合同有关,所以它与合同责任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1】为了保护当事人双方从开始磋商至合同履行完毕过程中的信赖利益、履行利益,而在立法技术上,将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统一规定在合同法之中;但缔约过失责任并不是合同责任,它与违约责任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制度是保障债权实现及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它与合同义务有密切联系,合同义务是违约责任产生的前提,违约责任则是合同义务不履行的结果。【2】在我国,由于民事经济案件常常要涉及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的问题,因此,准确区分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对于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侵权责任的发生不需要当事人之间存在任何关系而且一般与合同无关,但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可能发生违约性侵权行为、侵权性违约行为的情况,只有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才产生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只有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当事人之间才产生损害赔偿等法律关系。

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缔约当事人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签订及履行完毕的全过程中的信赖利益,违约责任保护的是合同当事人的履行利益,侵权责任保护的是固有利益。在我国没有统一民法典的情况下,在立法技术上将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这两种责任制度统一规制在合同法中是一创新。同时,对于因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侵权性违约行为、违约性侵权行为发生而引起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竟合时,在《合同法》第122条赋予当事人请求选择权,但对于在缔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 问题,我国《合同法》并没有作出规定,有待《合同法》今后进一步完善。基于三种责任在《合同法》上的这种关系,有必要对这三种责任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期对各责任有全面的认识。

二、缔约过失责任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概述

缔约过失责任也称缔约上过失责任,它的提出实际上解决的是这样的问题: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当事人一方的不谨慎或恶意而使将要缔结的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从而给对方当事人带来损失,也可能会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而导致对方当事人的损失。再此情况中,都有损失的发生,损失发生后,当然要有人承担损失,让谁来承担损失,正是法律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缔约过失责任存在的重要意义【3】。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产生,正是由于合同法和侵权法的调整范围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漏洞,它们对在缔约阶段一方因过错致他方受损害无法解决,为弥补这一漏洞,需要从法律上建立缔约过失责任。【4】缔约过失责任最早系统的阐述,国内普遍认为应追溯到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在其主编的《耶林法学年报》第四卷上《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全时之损害赔偿》一文中指出:“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信赖而产生的损害”。即“当事人因自己的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信赖而产生的损害。”【5】耶林的观点对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德国民法典第122条第1项规定:“意思表示无效或撤销时,如其表示应系应向相对人为之者,对于因其意思表示为有效而受损害的相对人或第三人应负赔偿责任,但赔偿数额不得超过相对人或第三人意思表示有效时所受利益的数额。”第307条第1项同时规定:“当事人在订立以不能的给付为标的契约时,已知或应知其给付为不能时,对因相信契约为有效致受损害的他方当事人负损害赔偿义务,但其损害不得超过他方当事人在契约生效时享有利益的价额。”【6】希腊民法典在第197条、第198条也对缔约过失责任作了一般原则性的规定。1942年的《意大利民法典》、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以及瑞士、法国的判例和学说也都先后接受了缔约过失责任,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修正前没有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原则,而是仅就特定情况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1999年4月21日的民法修正案增订第245条之一规定:“契约未成立时,当事人为准备或商议订立契约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对于非因过失而信契约能成立致受损之他方当事人,负赔偿责任:①就订约有重要关系之事项,对他方之询问,恶意隐匿或为不真实之说明。②知悉或持有他人之秘密,经他方明示应予保密,而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泄露之者。③其他显然违反诚实及信用方法者。由于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民法典,《民法通则》也又没有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设计,为了对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信赖利益的保护,基于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因其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与合同有密切关联性,在吸收了德国民法典的经验基础上,我国创设了在合同法中规制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体例,在合同法第42条对缔约过失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③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对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研究,目前国内都比较全面、深入,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著名学者论著颇多。故,本文不再详述。
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重要内容,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和债务之履行的重要措施,通常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它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7】违约责任在大陆法系中被视为债的效力的范畴,而在英美法系中则被称为违约的补救。【8】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706条“在买方违约的情况下,卖方有权将有关货物和未交付的货物转卖”的规定。违约责任是合同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违约责任制度也是合同法中一项最主要的制度,正如德国学者Arthurvon Mehren所说:“合同作为一种制度不仅被限定由当事人之间通过订约而实现其私人的目标方面,而且应确定在一方违约后的责任方面。”【9】我国合同法为了确保合同债权,使当事人实现订立合同之目的——履行利益之实现,于当事人违反义务时法律明确规制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在合同法第七章中设专章予以规制。从第107 条到第123条,多达十六条之多,使合同权利实现有了根本的保障,这也印证了英美法上的一句名言:“救济走在权利之前(remidies proceed right)”。【10】目前,学者对于违约责任的含义的表述形成了不同的学说,主要有法律后果说、赔偿损失说、法律制裁说,【11】通常认为违约责任即就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第107条将违约责任定义为: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后的法律后果,重在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履行利益的实现,是合同履行过程最重要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也称侵权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12】在大陆法系中常将侵权责任规定为一种债的关系,即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以请求赔偿与给付赔偿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侵权责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3】:①侵权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②侵权责任是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即侵权人应对其实施的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负责。③侵权责任具有强制性。侵权责任是行为人对国家应负的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它不取决与行为人的个人意愿。④侵权责任形式主要是财产责任,但不限于财产责任。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目的与功能就在于制裁侵权行为,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恢复被侵权行为破坏的财产关系;同时体现国家利用其强制力制裁不法行为,保障法定义务的切实履行,使债权人的绝对权得以实现。


三、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共同点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尽管是三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但都属于民事责任,都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特征,如下:

1、责任主体具有平等性。三者主体都只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承担责任体资格平等,主体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支配关系,都体现了民事责任的平等性属性。【14】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在缔结合同过程中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另一权利主体是信赖利益受损的一方当事人,在缔约过失责任中不可能出现第三人,主体资格具有平等性,这是因为在缔结合同中只存在要约人与承诺人双方当事人,双方地位是平等的,缔约人的这种特性是受《合同法》地位平等原则所决定的。而合同的相对性决定了违约责任也只能产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时也涉及合同之外的当事人,可能会涉及第三人,但责任承担中也只能是债务人向债权人负担义务与承担责任,主体资格具有绝对的平等性特点。而侵权责任的主体同样具有平等性,尽管是当事人之外的任何人,但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2、责任形式具有财产性。缔约过失和违约责任都表现为一种财产责任,即都是表现为责任人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货币或者给付一定的财物,充分体现了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的属性。【15】缔约过失责任中,依《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约责任基本上是一种财产责任,这于合同的基本特征分不开的,现代法上,合同是最为常用的财产流转的法律形式,违约责任作为合同债务的转化形式,与合同债务具有同一性,故而通常表现为财产性。【16】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依据《合同法》第107条、第112条、第114条的规定,主要有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定金、赔偿金,还有采取补救措施等。侵权则任制度的设立旨在制裁侵权行为,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恢复被侵权行为破坏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侵权责任的责任形式是赔偿损失。可以看出这三种责任都具有财产性的特征。

3、责任结果具有补充(赔偿)性。由于“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磋商过程中,只存在对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害,故缔约过失责任仅仅寻求一种补偿性的救济。”【17】主体的债务人必须弥补或填补因其缔约过失行为或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损害多少或欠付多少,就应赔偿或补偿多少,这也体现了一般民事责任的对待相应的属性。【18】《合同法》第42条充分体现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性特点,该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自违约责任最终得以财产责任的形式表现后,赔偿性就成为违约责任的基本特征和属性之一。《合同法》第 107条、第114条第1款的规定都体现了违约责任的赔偿性特征。侵权责任的责任形式是赔偿损失,这是由侵权法的基本功能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所决定的【19】;同时,还有停止侵害、排除防碍、消除危险等民事措施。

4、责任承担具有意定性。即三种责任在最后承担上当事人双方可以就损害赔偿的方式、范围、赔偿额计算的方法、赔偿数额的多少进行依法协商,也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酌情减免对方的责任,以非诉讼的和解、调解方式来解决,这些都体现了民事责任是法律允许当事人依法协商议定的法律责任的特性。【20】责任承担的意定性也是合同订立、履行中当事人双方意思自由的具体表现之一。侵权责任因其是民事责任,在责任的最后承担上,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这是由民事责任根本特征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