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7:34:43  浏览:97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



渝府发 [2000] 9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年八月七日
重庆市一日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一日游”经营活动的管理,规范“一日游”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一日游”,是指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或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一日游”经营活动的企业,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景点进行一天观光、游览,或一天内的观光、游览的起点、终点均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经营活动。
第三条 重庆市旅游局是全市“一日游”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市旅游局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的“一日游”行政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工商、公安、交通、物价等部门共同加强对“一日游”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凡从事“一日游”经营的企业,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对经营“一日游”的企业和车船,依有关规定实行旅游定点管理。
第六条 申请经营“一日游”的企业和车船单位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拟开办“一日游”线路及游览项目安排;
(二)申请者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从事客运业务的有关手续;
(四)开办“一日游”业务所需的固定经营场所证明材料;
(五)本《办法》第八条所规定从事“一日游”人员条件的复印件。
第七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申请单位提供的各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于收到书面申请之后的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办条件的给予批准、办理。
第八条 从事“一日游”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导游应持有旅游管理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证件;
(二)驾驶员应具备5年以上安全行驶的驾龄,年龄不超过55岁;
(三)主管“一日游”人员应经过规定的培训。
第九条 "一日游”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行业服务标准,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导游、驾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和服务具体标准,明确岗位职责。
第十条 "一日游”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为参加“一日游”的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人身保险。
第十一条 “一日游”经营单位应当做好接待游客的真实、完整的记录,连同相关资料分类分期存档,并定期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填报《“一日游”情况统计表》。
第十二条 "一日游”交通工具必须标明行车路线、景点;在交通工具内粘贴价格、服务须知;在明显部位喷有旅游投诉电话。行程路线、景点由市旅游、交通部门核准,价格由物价部门审核。
“一日游”交通工具必须性能良好,基本设施完好齐备,证照齐全,内外干净整洁。破损严重或容貌不整洁的交通工具,不得营运。
第十三条 导游人员必须持有经重庆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导游证。
第十四条 “一日游”经营单位、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行程路线、增加或减少旅游景点;
(二)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临时加收其他费用;
(三)强迫旅游者到非定点的餐馆、商店就餐购物;
(四)以任何方式收受回扣、索要钱物;
(五)采取不正当手段强行拉客;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行政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宿州市政务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宿州市政务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宿州市政务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已经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宿州市政务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政务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确保计算机网络高效、畅通、保密、安全地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宿州市政务信息网是指宿州市各级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为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交换与共享而与公众网物理隔离的计算机网络。
第三条 宿州市政务信息网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市经济信息中心负责网络通道及网络交换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各级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系统政务信息网的管理和维护。
第四条 政务信息网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筹协调、规范标准、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 政务信息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要求。

第二章  网络及设备管理

第六条 网络管理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日常管理工作。网络管理机构应根据网络性质、用途、使用范围及涉密等级,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和保密制度。
第七条 各级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对本系统网络必须建立防范非法入侵、安全审计、病毒检测及网管监控等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实明检测制度,计算机网络机房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值班登记制度,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第八条 涉密系统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使用前,须经安全保密部门认定,认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第九条 计算机网络机房应安装防火、防盗等预、报警装置;严防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机房。重要设备的电磁辐射以及接地装置应符合安全保密和国家标准要求。与全市政务网相联接的设备,如需变动,应当书面报市政府办公室同意,统一配备的设备如出现问题应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动、改造、破坏政务网设备。
第十条 各级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根据各自职责,开发、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及主页。
第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政务信息网应当及时向各级政府、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政务信息、共享信息和非涉密电子数据,条件成熟的单位应提供相关视频及多媒体信息服务。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有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公文交换、信息传递等可通过政务信息网进行。

第三章 软件及存贮介质管理

第十三条 由全省政府网建设办公室或主管单位统一配发的软件,有关单位不得擅自转让。
第十四条 系统软件必须使用正版软件。防病毒软件须经公安部门认可。禁止使用有损系统安全的软件。
第十五条 应用软件应具备完整的技术文档资料。软件修改要有详细的记录。
第十六条 严禁从网上传送或下载内容不健康及其它非法软件。
第十七条 存贮介质应按照纸质文件的管理要求,进行登记、收发、传递、存放、销毁,并由专人负责。需要长期保存的软磁介质,应定期转贮。
第十八条 贮存涉密信息的介质,应按所贮存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视同同等级密级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发现涉密介质遗失,应立即向本单位及上级保密部门报告,并组织查找。

第四章 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接入政务信息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国家、省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网传信息安全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信息。政务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接受公安、安全、保密、机要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 在网上发布信息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明确专人审批,切实做到谁发布、谁负责,确保真实、准确。
第二十一条 传输密级信息须从保密部门认可的网络及加密通道传输。政务信息网不得传输未经加密处理的密级信息。
第二十二条 重要信息必须建立备份制度,要采取实时备份、异地备份等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恢复方案,确保信息安全保密。
第二十三条 涉密信息不得随意扩大开放、调阅范围;涉密信息拷贝必须按相应密级文件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四条 保密机密钥、保密芯片、电子印章,必须由专人专柜保管,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涉密机房。涉密机房须按保密部门要求建设。
第二十五条 涉密软件的维护、安全保密设施和密码设施的维修,必须按照有关安全保密和机要部门的规范要求,由专人或指定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 不允许在联接公众信息网的设备上存贮、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接入政务信息网的单位不得私自将本单位的网络联接到公众信息网。
第二十七条 政务信息网的接入单位须加强网络系统人员保密教育、网络技术培训,并建立监督机制。
第二十八条 对不遵守本规定,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和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市政府办公室将按规定提请有关方面及时予以处理;并暂停与该单位网络的互联,以确保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发〔1997〕19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发〔1997〕19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去年年底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中发〔1997〕19号文件,以下简称《通知》)。现就人民法院贯彻执行《通知》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各级法院审判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要认真领会《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到金融风险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极大的特点;充分认识到金融业一旦爆发重大问题,将危及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稳定,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严重性;充分认识到维护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发挥各项审判职能作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依法审理好金融犯罪和金融纠纷案件,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担负起维护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
二、坚决依法打击金融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诈骗、抢劫、盗窃、贪污、受贿、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等各种犯罪活动要依法从严惩处。各级人民法院要集中力量抓紧审理金融领域中的犯罪案件,选择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和宣判,以形成对金融违法犯罪的强大威慑。
三、依法审理好金融领域中发生的纠纷案件。对于这方面案件较多,而且有条件的法院,可以组成专门合议庭,以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办案质量,加快案件的审理。当前要特别注意审理好因非法设立金融机构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因非法集资活动、因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而发生纠纷的案件,以及发生在金融领域中的存单纠纷、国债回购纠纷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四、组织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加强调查研究和请示报告工作。涉及金融领域的金融犯罪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往往案情复杂,且政策性强,随着金融改革和整顿金融秩序工作的深入,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人民法院要重视普及金融知识,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审判人员尤其是审理金融犯罪和金融纠纷案件的审判人员,要结合《通知》精神,认真学习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律和刑法、公司法、担保法、会计法的相关内容,以正确适用法律,加大金融司法力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保证国家金融法律和政策的贯彻。同时要注意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随时掌握工作动态,遇有涉及金融稳定的重大问题要与上级法院和当地党政领导机关及时沟通,加强请示汇报,确保《通知》全面落实。